来源:互联网
农业碳排放包含了在农地生产过程中以及农地利用变化过程中排放的温室气体。在碳排放的来源中,牛羊等牲畜的肠道发酵、农业种植过程中的化肥施用、水稻种植以及农业生产过程中的能源使用是中国农业碳排放的主要来源,占中国农业碳排放总量的3/4,是碳减排的主要关注对象。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日益严峻,积极推动农业绿色低碳发展成为国际社会的共同目标。作为一种环保、节能和可持续的农业生产方式,低碳农业旨在通过产业调整、技术创新、可再生能源利用等手段,减少农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和损耗,降低温室气体排放,促进农业生态环境的改善和保护。
【资料图】
根据中研普华研究院撰写的《2023-2028年中国农业碳中和技术行业现状分析及未来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显示:
农业是对气候变化最为敏感的产业,也是温室气体的主要排放源之一。中国农业温室气体排放不仅包含二氧化碳(占比10%~15%),还包含甲烷(占比45%~55%)和氧化亚氮(占比30%~40%)等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中国在2016年签署了应对气候变化减少碳排放的《巴黎协定》,并在2020年正式向国际社会承诺在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充分体现了中国政府的大国责任与担当。目前,中国“碳达峰、碳中和”主要是针对二氧化碳减排。实践中,中国也高度重视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管控,随着中国以更积极的姿态参与到应对气候变化以及国际气候治理的现实,中国农业碳中和的实现应当纳入甲烷、氧化亚氮等主要温室气体减排,这符合碳中和的初衷并有助于应对未来碳中和的国际谈判与合作。
中国的农业碳排放绝对量较高,但是就人均碳排放量和碳排放强度而言,仍处于较低水平。可能的原因是,中国居民膳食结构中还是以植物性为主,对环境影响较大的牛肉消费比例较低,对肉类的综合利用比例较高,属于低碳、节约型消费结构。此外,中国全面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过程中,畜禽粪肥利用比例和秸秆还田比例逐年提升,有效降低了来自于秸秆焚烧、动物粪便的温室气体排放。
在未来,伴随着中国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膳食结构的转型,势必会要求农产品产量的提高,从而对中国农业碳中和的实现形成巨大的压力。考虑到中国农业碳排放人均量和强度均在国际上具有比较优势,通过进口国外农产品将农业碳排放转移到其他国家将会增加全球农业碳排放,也不利于中国农产品自给率的提高。因此,为了在2060年实现农业碳中和,中国需要进一步降低国内农业生产过程中以及农地利用过程中的温室气体排放。
中国农业碳中和技术行业现状分析2023
在全球碳减排缓解地球温室效应的背景下,世界主流经济体都提出了各自的碳中和目标,中国承诺在2030年实现碳达峰和2060年实现碳中和,推动能源经济,工业贸易和农业生产的低碳化转型,打造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在十四五规划中,能源经济领域碳中和是打造脱碳清洁煤电产业,逐步提高可再生能源发电比例,推动氢能产业中长期高质量发展的现代能源体系,并且把氢能上升为国家战略能源。
而在工业碳达峰和碳中和领域,产业结构和用能结构优化取得积极进展,在打造绿色工厂和绿色工业园区的同时,研发和推广低碳工业技术,为2030工业碳达峰夯实基础,降低工业单位增加值的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建立绿色高效,循环低碳的现代工业园体系。在能源碳中和和工业绿色低碳转型稳步推进的情况下,农业农村减排固碳的具体方案也逐步落地,推动农村生态经济发展,实现农业的碳中和,保障我们粮食生产的安全和可持续性。
农业碳中和所面临的挑战是在满足日益增长的粮食需求的同时,大幅减少农业温室气体排放。中国关于农业碳中和的研究主要聚焦于减排潜力测度、减排政策优化以及减排技术发展等方面,缺乏对农业碳中和实现路径的研究,影响了相关政策的出台与实施。而且,中国农业面临着确保粮食安全和满足消费结构转型的内部压力,受到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政策趋紧的外部约束,这些都为中国农业碳中和的实现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基于上述分析,本文的学术贡献主要在于提出中国在2060年实现农业碳中和的路径图,以期为中国农业碳中和战略规划提供参考,为其他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推进低碳农业和农业碳中和提供启示。
农业碳中和技术行业报告对中国农业碳中和技术行业的发展现状、竞争格局及市场供需形势进行了具体分析,并从行业的政策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及技术环境等方面分析行业面临的机遇及挑战。还重点分析了重点企业的经营现状及发展格局,并对未来几年行业的发展趋向进行了专业的预判。未来,农业碳中和技术行业发展前景如何?想了解关于更多行业专业分析,请点击《2023-2028年中国农业碳中和技术行业现状分析及未来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