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航空业在全球的碳排放总量上有很大的降排空间,而可持续航空燃料(简称SAF)因被视作是最有望快速降低航空业碳排放的举措之一,受到市场的广泛关注。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近年来,国内外企业对于SAF的探索和布局愈发密集。近期,霍尼韦尔与天津港保税区签署合作备忘录,探讨建设可持续航空燃料生产基地,希望推动可持续航空燃料在中国的进一步应用。
(相关资料图)
霍尼韦尔相关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近期的走访来看,SAF绝对算得上是一个炙手可热的话题。尽管目前,中国市场具有SAF实际产能的企业仍然不多,但SAF却有着较大的市场前景和潜力等待被挖掘。”
不可否认的是,脱碳,已成为当前全球航空业需共同直面的问题。
目前,航空业的减碳措施主要有使用SAF、提升运营效率、购买碳抵消项目、研发新型飞机以及实现技术突破等,而SAF凭借技术可实现性高和环境污染小等优势,被视作最有潜力的一种途径。
国际航空运输协会曾测算,到2050年,全球航空运输业若要实现净零排放,65%的减排将通过SAF来实现。
另外,在北京大学能源研究院统计的几种SAF技术路线中,被行业看好、受到全球主要燃料提供商重点关注的包括:酯类和脂肪酸加氢工艺(HEFA)、费托合成工艺(FT或G+FT)、醇喷合成工艺(AtL)以及电转液工艺(PtL)。其中,相对成熟的技术路线为酯类和脂肪酸加氢工艺,将植物油、动物脂肪、藻油、地沟油等转化为可再生柴油、可持续航空燃料以及绿色石脑油。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发现,目前,中国已经投产或预计投产的SAF项目也以酯类和脂肪酸加氢工艺技术路线居多。但随着可持续航空燃料市场需求的逐步扩大,无论是在收集数量抑或是成本上,这一原料都面临供应瓶颈。
对此,霍尼韦尔特性材料和技术集团亚太区可持续发展业务负责人鲍海蕾分析称,目前中国废物油脂预估可收集量仅有500万吨,而随着欧盟对于可持续航空燃料的应用推动,这一原料供应量难以满足2050年航空业净零排放的目标。
积极的政策引导是可持续航空燃料的发展的助推剂。
2022年1月,民航局正式发布《“十四五”民航绿色发展专项规划》(下称《规划》)。《规划》指出,到2025年这五年内,航空公司可持续燃料消费总量达到5万吨。其中,要推动可持续航空燃料商业应用取得突破,力争2025年当年可持续航空燃料消费量达到2万吨以上。
事实上,是否具有强制性或推荐性的可持续航空燃料掺混比例,对于可持续航空燃料产业整体的发展具有很重要的影响。
从欧美市场的实践来看,由于其明确设定了国家或地区层面的可持续航空燃料应用目标及具体的掺混指令要求,欧美市场一度成长为当前可持续航空燃料消费的高地。
尽管国内市场对于可持续航空燃料的推广与应用尚处初期阶段,但态度十分积极。
《规划》表示,要加快建成航空燃料可持续认证体系,全力推进可持续航空燃料适航审定体系建设。开展可持续航空燃料常态化应用示范,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海南等地区年旅客吞吐量500万人次以上机场,试点可持续航空燃料掺混供给等模式,支持相关机场加快推进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对于可持续航空燃料在中国市场的未来发展,霍尼韦尔则十分乐观。除了与天津保税区合作率先建设华北区域可持续航空燃料生产基地外,该公司此前已经在遂宁、连云港、茂名、张家港等地推动建设可持续航空燃料基地。
“由于目前可持续航空燃料仍处于供需比例不平衡的阶段,其经济性还是具有一定的挑战。”鲍海蕾认为,未来一段时间,在上下游共同努力下,可持续航空燃料会成为在航空业流行。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