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杭州日报
“去年杭州市睡眠障碍诊疗中心共接诊8万人次,患者平均年龄35岁,但较六七年前下降近10岁。”3月21日是世界睡眠日,当天,浙大精中(杭州七院)举行义诊并公布最新统计数据。
(资料图片)
浙大精中(杭州七院)副院长、杭州市睡眠障碍诊疗中心主任毛洪京告诉记者,近年来患者人数逐年递增,入睡难、深睡困难、焦虑、失眠等睡眠问题最常见:“失眠等睡眠问题只是表象,要把背后的原因弄清楚,才能对症下药。”
失眠患者多半存在焦虑抑郁情绪
“我现在害怕睡觉,一到晚上就感觉今天又是一个不眠之夜。”坐在浙大精中(杭州七院)睡眠医学科主任余正和面前,52岁的余阿姨愁容满脸。
早在20多岁时,余阿姨的睡眠就开始时好时坏。年轻时她偶尔会吃点安眠药,但随着时间推移,药物越吃越多,效果似乎不那么好了。近一年来,她经常出现心慌、胸闷,甚至开始胡思乱想:担心丈夫回家晚有外遇,担心儿子出门遇到意外……
问诊中,余正和判断,余阿姨其实是焦虑症加重了慢性失眠。“她的个性认真仔细,凡事追求完美,容易焦虑,加上更年期激素水平的变化导致病症加重。”
“长期失眠只是表象,大约一半睡眠障碍患者存在焦虑、抑郁情绪。”余正和说,急性期失眠无需特别关注,但如果对睡眠产生恐惧,出现了慢性失眠,就要引起重视,进行规范治疗。
近年来,像余阿姨这样睡不好的患者越来越多。2011年,杭州市睡眠障碍诊疗中心落户浙大精中(杭州七院)时,年门诊量只有几千人次,随后以每年10%—20%的速度递增。“去年,我们共接诊8万余人次,平均每天有近220人次来看睡眠问题。”毛洪京提到。
“狂飙”的数字背后,年轻化趋势日益凸显。余正和统计,2015年左右,就诊人群平均年龄在40—45岁,现在平均年龄已降至35岁左右。其中急性失眠患者占10%,慢性失眠患者占20%,失眠伴有焦虑、抑郁情绪的患者占40%—50%,嗜睡或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患者占30%。
用药前先找到失眠背后的主因
义诊中也有不少患者咨询,出现失眠该不该服用安眠药。
“不少人担心药吃多了会上瘾,很少有患者遵医嘱、足量足疗程用药。”余正和说,公众对安眠药存在两种认知误区:一是谈“药”色变,不敢用;二是滥用,只要睡不好就吃药,结果成瘾。其实,只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短期内规范用药并不会成瘾。如果慢性失眠越来越严重,一定要找出失眠背后的主因。
值得关注的是,还有一些睡眠问题并非通过安眠药来干预。比如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这是一种反复较长时间呼吸停止导致睡眠连续性中断,以及短暂的血氧含量降低的严重疾病。患者总觉得晚上睡不好,白天没精神,此时如果滥用安眠药会加重大脑缺氧,甚至发生窒息。如果是焦虑、抑郁引起的睡眠问题,则要使用抗焦虑、抗抑郁药物,而不是单纯服用安眠药。
如何保持良好睡眠?余正和呼吁大家做好以下四点:
固定时间睡觉起床,不要破坏生物钟,三餐饮食也要规律;
白天清醒时间越长,晚上睡眠的时间越足,因此失眠的人不建议午睡;
放松身心,睡前还担心这担心那肯定睡不好;
运动尽量在睡前4小时内完成。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