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科创河南
一颗绿色彗星,在五万年以后,再次经过近地点,在夜空中留下了自己的行踪。这颗“天外来客”,上次距离地球最近时候,人类还处于旧石器时代,打制石器,茹毛饮血。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2月1日,这颗编号为“C/2022 E3(ZTF)”的彗星刚刚经过近地点,最近一段时间正是适宜观测的窗口。天文学家建议,肉眼也能看到这颗卫星,建议大家可以到光污染少的地方,最好带上天文观测设备观测。
【身份】这是一颗有自己“IP”的彗星
和人们熟悉的哈雷彗星不同的是,这颗彗星却是以一组编号命名的。“C/2022 E3(ZTF)”是什么意思?
开头的“C”,代表的是长周期或非周期彗星。如果是字母P,则代表短周期彗星。比如哈雷彗星,相对来说就是短周期彗星。
除此之外,彗星还被冠以发现者或发现机构的名字。这次出现的
“除此之外彗星还会被冠以发现者或发现机构的名字。括号内的“ZTF”,是其发现机构“兹威基瞬态设施”的缩写。
【揭秘】错过这次再等五万年
哈雷彗星每76.1年环绕太阳一周,肉眼可以看到,下次过近日点的时间为2061年7月28日,我们中的一部分人有幸可以见到它出现在夜空。但是,同为彗星,为什么“C/2022 E3(ZTF)”靠近一次地球,需要5万年的时间?
根据了解,彗星围绕太阳运行的周期各不相同,短的为几年,长的可能需要上万年。一般来说,运行周期小于200年或两度经过近日点均被发现的彗星,被视为短周期彗星。大于200年的,就是长周期彗星了。
河南摄日者天文台台长李稳说,这颗彗星1月12日经过近日点,也就是离太阳最近的地方,随后开始往回飞。2月1日经过近地点,“仅有”0.28个天文单位,但距离地球也有大约4240万公里。
天文学家估计,这颗彗星上次掠过地球是5万年前,当时人类还处于旧石器时代。不过,研究人员不清楚当时的远古人类是否注意到了它。另外,研究人员也无法预测这颗彗星何时会再度光临太阳系。
【区分】脏雪球变身为“扫把星”
《宋史·天文志五》记载,“彗星,小者数寸,长者或竟天……”,虽然附会吉凶之说,但也有科学道理在其中。
李稳说,首先要分清彗星和流星。流星是宇宙空间中的微小尘埃颗粒,非常小,进入地球大气层后,便成为了流星。彗星在天文学界又被称为脏雪球,是一种冰冻的小天体。
彗星来自太阳系边缘的奥尔特云、柯伊伯带,没有进入太阳系之前,它们是冰雪球,是小行星。进入内太阳系后,随着太阳辐射升温、加热,这种小天体就会挥发出彗发和彗尾。
彗星可分为三部分,最核心部分为彗核,与彗核连接的、浓密一点的云雾状部分就是彗发,最末端的较为稀薄的便是彗尾。由于其外部形态像扫把,又被大家称为“扫把星”。
【解析】碳基分子赋予它绿色容颜
由于在天文望远镜里呈现的颜色为绿色,有人又把这颗彗星称为绿色彗星。绿色彗星,又是怎么形成的?这颗彗星,适宜肉眼观测吗?
根据介绍,彗星由岩石、冰和尘埃的固体核心组成。彗星接近太阳时便会融化,这颗彗星散发出的翡翠绿色,是彗发内的碳基分子在日光照射下呈现的结果。
人们一般用“星等”来表述天体的亮度,这个数值越低,亮度也就越大。比如哈雷彗星,最亮时星等达到3.5.相比之下,“C/2022E3(ZTF)”彗星的亮度要差一点,在5-6等之间。
但是,由于这颗彗星抵达近日点时,和地球的距离要比前面几颗彗星更近,所以从地球上看仍然较亮。
李稳说,如果天气和观测条件良好,肉眼也能看到这颗彗星。
【观测】到郊外光污染少的地方去
很多彗星出现在一早一晚两个时间段,距离日出日落的时间比较近,观测窗口很短,也不利于观测。但是“C/2022E3(ZTF)”彗星处于北极星附近,夜间能够观测的时间很长,便于天文爱好者安排观测活动。
有观测机构建议,黎明前几个小时是最佳观测时机,在北半球一些特别漆黑的地方能够用肉眼直接观测。
李稳建议说,大家如果想观测到这颗彗星,首先要离开城市灯光的干扰,选择光污染较少的地方。以郑州为例,要离开市区,北边到黄河滩区,那边到始祖山,西边到嵩山、伏羲山,观测条件都不错。
另外,还应避开月光对观测的干扰。由于临近农历正月十五,月亮在夜空的时间比较长,天文爱好者们可以选择在月落时候进行观测,才能取得比较好的观测效果。当然,最好是带上专业的天文望远镜和观测设备。